1965年9月,孙毅将军来到陕西临潼县的代五公社,参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,他与秘书佟炜铭一同下地劳动。当他们行至一条土路时,遇到了几位背着书包、边走边嬉戏的孩子。尽管这群孩子轻松愉快,其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吸引了孙将军的注意。这个孩子个头不高,衣服破旧,瘦弱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消瘦。孙将军关切地走上前,温和地问:“小朋友,你叫什么名字?”
小男孩低头看着眼前这位穿着旧军装、面容苍老的老人,声音微弱地回答:“我叫黄保民。”他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。
孙将军继续关心地问道:“你几岁了?”
“十三岁。”黄保民小声答道。
“读几年级了?”
“小学三年级。”
“你家里还有什么人?”孙将军又问。
展开剩余77%黄保民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愣住,眼神躲闪,声音也变得吞吞吐吐,“我家……我家……”他话还没说完,便捂住脸,突然加快步伐,朝前方跑去。孙将军愣在原地,看着这个穿着破布鞋、衣衫单薄的孩子渐行渐远,心中顿时涌上一股疑问:这个孩子为什么一提到家人就匆匆离开?
后来,孙将军通过当地的房东才得知,黄保民是个孤儿,几年前他的父母因病去世,他一直一个人生活,年仅十三岁,竟要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。
几天后,孙将军在同一条路上再次遇到了黄保民。看到他熟悉的身影,孙将军微笑着迎上去,和他打招呼。两人一边走一边聊,孙将军带着黄保民走进学校,叮嘱他要好好学习,不辜负自己的未来。
不久后,孙将军特地从商店买了一本《上甘岭的英雄》连环画书,递给了黄保民。“保民,这是送给你的书。”
黄保民高兴得跳了起来,迫不及待地问:“孙伯伯,这是什么书?”
“是讲打仗的连环画,很好看哦!”孙将军笑着解释。
“哇!我最喜欢这种书了!”黄保民的眼睛闪闪发亮,笑容满面。
孙将军看着他高兴的模样,继续说道:“既然你喜欢,以后我还会送你更多书的。”
几天后,孙将军又送给黄保民一批书籍,包括《英雄刘胡兰》、《张思德的故事》和《白求恩大夫》等。每当看到这些书,黄保民便想起那位慈祥的老将军,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崇敬。全村人都知道孙将军是一位老红军,是位值得尊敬的将军。黄保民知道自己得到了一位将军的关心,倍感自豪,决心更加努力学习,以报答孙将军的厚爱。
随着时间流逝,孙将军与黄保民的关系愈加深厚。一天,黄保民听说孙伯伯要离开自己的村子,心里非常难过,整个人情绪低落。于是他收拾了一些红枣和柿子,顶着冷风,踏着月光,匆匆跑到孙将军家。“孙伯伯,您为什么要走啊?”
孙将军笑着答道:“我去岳沟村工作,不过离这里不远。你要好好学习,长大了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。”
黄保民低下头,默默点了点头,但眼泪忍不住涌了出来。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孙伯伯即将离去,黄保民终于忍不住扑进孙将军的怀里,泪水如雨下。
孙将军搬到岳沟村后,黄保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看望他。一次,寒风刺骨、雪花纷飞,黄保民依旧来到了孙将军的住处。看到黄保民穿得单薄,脚上露出脚趾,孙将军心疼地脱下自己的军装,给他披上,并领着他去街上买了几个烧饼,让他填饱肚子。
有一天,黄保民得知孙将军因病住进了医院,心急如焚,立即向老师请了假,步行十多里路赶到医院探望。孙将军看到黄保民来看自己,异常高兴,他笑着说:“保民,看到你,我的病好了一半。”他们聊了很久,孙将军了解到黄保民从未出远门,甚至没有去过村里著名的贵妃池。于是,他决定带着黄保民去那里洗澡,放松一下。
黄保民高兴得蹦了起来,一路上兴奋不已,和孙将军有说有笑。到了华清池后,孙将军还特意请人给他们拍了一张合影。那张黑白照片记录了一个孤儿的童年,也留下了将军慈爱的身影。
随着岁月流转,孙将军与黄保民的友谊愈加深厚。他们的书信、手札、合影成为彼此珍贵的回忆。黄保民长大后,成为了村里的医生,娶了胡青美为妻,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但无论他身处何地,心中始终铭记着那个曾经在寒风中给他温暖的老红军——孙将军的关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拉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